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大家手筆:交流互鑒是文明發(fā)展的本質要求

歐陽康
2019年09月12日05: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同志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交流互鑒是文明發(fā)展的本質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這闡明了文明之所以成為文明并不斷發(fā)展的根本所在。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創(chuàng)造了多種多樣、多姿多彩的文明。透過這些生動豐富的文明形態(tài),抓住交流互鑒這一本質要求,順應文明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破除人類在文明發(fā)展道路上的諸多困惑,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發(fā)展。

  交流互鑒是文明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是人類文明有機體的基本特征。人類在不同地區(qū)耕耘灌溉、鑄器造皿、建設家園,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不同文明形態(tài)。人們不僅要從自然界獲取各種物質資源,還要在個體生命活動基礎上構建起種族、氏族、民族文化。歷史上,受技術條件、交通工具等限制,文明之間的交流是一個長時段的緩慢過程,但這種交流客觀存在。

  文明往往是內聚力和外引力的統(tǒng)一體。一方面,它通過內聚力來維系自身的特質,使自身得以傳承和延續(xù)。另一方面,它通過外引力將外部資源轉化成自身養(yǎng)分,使自身得以開放發(fā)展。隨著時間推移,原來分散在不同地區(qū)的文明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不同文明的差異性逐漸表現出來,其互補性也會越來越強。在這種背景下,一種文明的開放程度和借鑒能力就成為影響其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一切生命有機體都需要新陳代謝,否則生命就會停止。文明也是一樣,如果長期自我封閉,就會走向衰落。只有保持開放,通過交流對話,積極同其他文明進行交流互鑒,才能更好獲得外部參照,在互鑒中清楚認知彼此優(yōu)長、探尋互補空間、促進自身發(fā)展,從而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交流互鑒是不同文明尋求合作共贏的必然途徑。不同文明承載著不同的價值,文明共同體也是價值共同體。每一種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不同文明既有各自特殊的價值,也有共同的追求。比如,在當今世界,雖然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傳統(tǒng)安全和非傳統(tǒng)安全問題復雜交織,但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我們應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加深對自身發(fā)展道路和其他國家發(fā)展道路差異性的認知,以團結、智慧、勇氣促進交流互鑒,推動不同國家、不同文明走合作共贏之路。

  文明交流互鑒應是平等的,而不應是強制的、強迫的,不應是單一的、單向的。強調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zhí)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多年來,世界格局不斷變化,人們對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規(guī)律的認識逐漸深化。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每一種文明都是美的結晶,都彰顯著創(chuàng)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我們既要讓本國文明充滿勃勃生機,又要為其他國家文明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艷。今天,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應把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思考與世界力量對比變化、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等聯(lián)系起來,推動不同文明開展平等對話、交流互鑒、相互啟迪,攜手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zhàn)。

 。ㄗ髡邽槿A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12日 13 版)

(責編:李楓、曹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
康平县| 谷城县| 五常市| 东兴市| 丹巴县| 怀集县| 深水埗区| 鲜城| 海伦市| 义马市| 渭南市| 潞西市| 清涧县| 盐山县| 宜君县| 山东省| 云阳县| 绥滨县| 资中县| 汝城县| 香格里拉县| 隆林| 弥勒县| 女性| 株洲市| 宜阳县| 司法| 辉县市| 景宁| 肥城市| 朝阳区| 二连浩特市| 巩留县| 拉孜县| 璧山县| 永定县| 贵港市| 精河县| 宁晋县| 宿州市|